歡迎訪問:武漢泰爾斯刀具有限公司!
銷售熱線
新聞動態(tài)
NEWS INFORMATION
數(shù)控加工工藝需要遵循哪些原則?
分類:
發(fā)布時間:
2020-05-21
(一)工序最大限度集中、一次定位的原則
一般在數(shù)控機床上,特別是在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、工序可以最大限度集中,即零件在一次裝夾中應盡可能完成本臺數(shù)控機床所能加工的大部分或全部工序、數(shù)控加工傾向于工序集中,可以減少機床數(shù)量和工件裝夾次數(shù),減少不必要的定位誤差、生產(chǎn)率高。對于同軸度要求很高的孔系加工,應在一次安裝后,通過順序連續(xù)換刀來完成該同軸孔系的全部加工,然后再加工其他位置的孔,以消除重復定位誤差的影響,提高孔系的同軸度。
(二)先粗后精的原則
在進行數(shù)控加工時,根據(jù)零件的加工精度、剛度和變形等元素來劃分工序時,應遵循粗、精加工分開則來劃分工序,即先粗加工全部完成之后再進行半精加工、精加工。對于某一加工表面,應按粗加工——半精加工——精加工順序完成。粗加工時應當在保證加工質(zhì)量、刀具耐用度和機床——夾具——刀具——工件工藝系統(tǒng)的剛性所允許的條件下,充分發(fā)揮機床的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,盡量采用較大的切削次數(shù)得到精加工前的各部余量盡可能均勻的加工狀況。精加工時主要保證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質(zhì)量,故通常精加工時零件的最終輪廓應由最后一刀連續(xù)精加工而成。為保證加工質(zhì)量,一般情況下,精加工余量以留0.2-0.6mm為宜,粗、精加工之間,最好隔一段時間,以使粗加工后零件的變形得到充分恢復,再進行精加工,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。
(三)先近后遠、先面后孔的原則
按加工部位相對于對刀點的距離大小而言,在一般情況下,離對刀點近的部位先加工,離對刀點遠的部位后加工,以便縮短刀具移動距離,減少空行程時間。對于車削而言,先近后遠還有利于保持胚件或半成品的剛性,改善其切削條件。對于既有銑平面又有鏜孔的零件的加工中,可按先銑平面后鏜孔順序進行。因為銑平面時切削力較大,零件易發(fā)生變形,先銑面后鏜孔,使其有一段時間恢復,待其恢復變形后再鏜孔,有利于保證孔的加工精度,其次,若先鏜孔后銑平面,孔口就會產(chǎn)生毛刺、飛邊,影響孔的裝配。
關鍵詞:
上一頁
上一頁
2024-11-19
2024-10-14
2024-09-14
2024-08-08
咨詢留言
聯(lián)系我們
關注我們
微信公眾號
Copyright ? 2023 武漢泰爾斯刀具有限公司
網(wǎng)站建設:中企動力 武漢二分 | SEO | 營業(yè)執(zhí)照 | 已支持IPv6訪問